zendZend  2024-06-26 20:46 寒江集 生活记录者 隐藏边栏 |   抢沙发  60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感谢本文的原创作者 sn27  苏先生,感谢他不辞辛劳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篇关于一高品质电容在音频电路中的使用经验和心得,感谢如他这样所有支持和信任《音响和音乐》的朋友们!)

对一般的(音响)器材而言,相要改变与提高一下音质,通过打磨,更换一些元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好声是大伙所期望的,但系统这东西,讲究的是简洁,合适和搭配(有时不以价值为取向),适配了才会出好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改磨也一样。

(高科技与传统价值观的碰撞)

改磨如同菜肴,食材是基本,后面大厨的手法与作料的添加,都是让嘴添味。这儿的意思是一个系统的前端,一定要有一个好而喜欢的声底,后面的折腾,给耳边增色,才有意思,要不白搭,瞎折腾,最后还是不喜欢。改磨所期盼的是晶莹剔透,细节明媚、层次分明、在轻松自然下有一个尽可能宽大的音场。

高音体现的是音乐中的细节,明亮宜有穿透力,能营造出更大的空间感(黑胶版CD区瑞强 低音炮四,“童年”第一段落后那抹从右向左,闪烁在空间的铃声,在高音拓展后,会有很好的体现)。如谁能把这抹高音甩到身后去,高人也。

原机内部图

据高人的述文。这几天,反复折腾了一台入门级的解码器。啨空万里,清爽宜人,纯净无暇、鲜明流畅、饱满而温暖的声音,仿佛把你带入其中。嗨,有点不好意思了,多年来一直都在忙乎系统后面的东西,实际后面并没有什么频率上的妨碍与不适的地方。

模拟部分的对比

发烧圈内有“前级出声,后级出力”的说法。这儿所说的前级,并非名称意义上功放的前级,而是系统的前一级!前面有个好的声底,放大后才能“好声好气”

器材中的一些元件,因介质、系数、品质和工艺的不同,再在寄生电感和分布电容的作用下,对声音,对系统都会产生一些微妙的影响。在这儿,耳朵收货就显得实用了,有些东西,仪器是很难测到的当然,终端须有一对高灵敏度(95dB以上),差不多能出好声的“嘴”(功放输出端的噪声最好低于1mV)来表述。建议以号角音箱为佳,用“照妖镜”去感受改磨后,每一步细节上的变化。

磨机更兼校声,建议从前往后进行,如一些入门级的CD或解码。更换一下电源滤波,退耦和I/V转换电路上一些廉价的电容,会有“脱胎换骨”之效,换用牛转换或输出也许更佳。

有人换运放改晶振,实际上音频这点转率与精度,是些理论上的东西,一般器材不宜。而参与振荡的负载电容,到可换成温漂小精度高NPO介质MLCC电容试试。

电源部分的对比

用电容磨机校声,是一个简便而有效的手段,几块十几块,有时候甚至几分几厘的几只电容,如更换得当,弥补到位,打通脉络,定会给你惊喜。器材中的滤波,退耦与耦合等电容,都在参与信号的耦合,是各回路的通道,位置不同而已。

(一个导体被另一个导体所包围,或者由一个导体发出的电场线全部终止在另一个导体的导体系,称为电容器。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一层不导电的绝缘介质,就构成了电容器。)

用电容磨机校声,主要是利用了它们的一些“个性”和讨人耳喜欢的失真,如二次谐波。谐波是一个数学或物理学概念,分为偶次与奇次性,如2、4、6、8次谐波为偶次谐波, 2即二次谐波。器材中二次谐波产生的基本原因是非线性元件所致,二次谐波等同于在基波上加了一个同幅同相的调制信号,在听觉上丰富了音乐里的泛音。严格地讲,这是一种音染,理论上失真度应越小越好,但没有不失真的系统,不失真,会感到清汤寡水,给石机添味就是个例子。

所谓的非线性元件,是指对欧姆定律不适用的导体和器件,即电流和电压不成正比的电学元件,音响器材中用的基本都是一些非线性元件,比值不一而已。热机后,声音会好听许多的现象,也与非线性失真的变化有关。随着温度的上升,内阻,介质都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如,让一只加热后的油浸电容上机与冰冷的做对比,感觉定有差异。建议将油浸耦合电容安装在发热器件边上,去吸收一定的热量,让其内部的油“游”动起来,尽快进入状态。

不同的位置,用什么材质与品牌工艺的电容,是校声磨机的关键,在这儿讲的是弥补,互补,合适和得当。所以用电容磨机,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有了头续就好。这是一个准对性与弥(互)性的问题,没什么定论,也没客观标准,只有喜欢与不喜欢,接受与不接受之分。

(电极有:金属箔、金属化(又分铝、锌、锌铝、铜金属化),以及两者的混合形式电极等。介质材料有:聚丙烯PP、聚酯PET、聚苯硫醚PPS、聚萘乙酯PEN、聚苯乙烯PS、聚四氟乙烯PTFE、聚碳酸酯PC,还有纸、丙烯酸树脂、漆膜等。金属化聚丙烯介质电容MKP,金属化聚碳酸酯介质电容MKC、金属化聚酯介质电容MKT、金属化聚苯乙烯电容MKS(德国WIMA多为聚酯介质)、金属化油浸式电容MKV、金属化漆膜介质电容MKL、金属化低损耗聚丙烯电容MKY、金属化聚酯纸介电容MKT-P介质等。)

对电容器性能的了解,分析与实践,在改磨中很重要。如无极(BP)电解,它是由二只同值电容串连而成,等效内阻(ESR)成正,不建议在滤波上使用。

在一般解码器的电路板上,多用钽质(钽电解),独石、陶瓷、锡箔,聚丙烯、聚酯、聚苯乙烯等直插或贴片电容,而滤波退耦和输出用电解的居多。一些金银铜箔,银云母,钯银等特殊材质的电容器,使用的不多。银云母的特征是解析度高,水晶般的透明,速度快而力度强,定位非常好,但稍微有点冷,需暖声滤波去配合。据说,COG介质的电容,用在解码器的I/V转换电路上,在音场的拓宽上,会有很好的表现。

(产品的材料:A-钽电解、B-聚苯乙烯等非极性薄膜、C-高频陶瓷、D-铝电解、E-其它材料电解、G-合金电解、H-复合介质、I-玻璃釉、J-金属化纸、L-涤纶等极性有机薄膜、N-铌电解、O-玻璃膜、Q-漆膜、T-低频陶瓷、V-云母纸、Y-云母、Z-纸介等。)

细腻与醇厚,是相互矛盾的一个面,细腻需要解析度的支持,而解析力上去了,有时会感到有点冷,显得不够醇厚与温柔。在细腻与醇厚的二者之间,找个合适的点,也许正是你所喜欢的东西。换句话说,一个速度与醇厚度适当,旋律优雅,和声轻盈的东西,你一定会喜欢。最无奈的是,不知自己想要什么,而什么也想要的,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之所以能永远流传,根置于人们的心底,常常依赖于它的主题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最能体现音乐的情绪和隐含在内的情感,它最能把握人们的情变,最易被欣赏者感知,是音乐中最美的东西。

关注一下电容的品质,也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帮助。

独石电容是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别称。其结构主要有陶瓷介质,金属内外电极组成。是多个简单平行电容板的并联体。引脚一般是在铜上镀一层镍再镀一层锡,因镍有微磁性,被误认为是铁脚的可能性很大,很多小型电阻电容等徽小元件都有类似的情况(工艺上不会在于省点铜线)

又如金属化薄膜电容是以有机塑料薄膜做介质,以金属化薄膜做电极,通过卷绕方式(叠片结构除外)制成的电容。所谓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其实就是在聚酯薄膜的表面蒸镀了一层金属膜,来代金属箔做为电极。而金属化“箔式”电容是一层纯粹的金属膜与有机介质膜卷绕的。

MLCC电容:陶瓷材料对 SRF 和 ESR 有影响。I 类材料(NPO / C0G)的谐振频率SRF较高而 ESR 较低。而 II 类材料(X7RX5R)的谐振频率SRF较低而 ESR 较高。高频应用中最常使用 I 类材料。

内电极也会影响电容的性能。虽然电极可用贱金属如铜(Cu)或镍(Ni)制造,但高频应用要求低损耗,所以通常使用贵金属,铂(Pt)、钯(Cu)或银(Ag)。而纯银的导电性最佳,但其熔点低,所以一般使用含 5% 钯的合金电极。低电阻系数的电极有助于降低电容的 ESR,减少插入损耗(信号在传输期间产生损耗的量)。

有电桥的朋友,可测一下电容器的相关参数后再使用

工业上对电容的设计与制造,都有严格的要求和工艺。但,在技术的发展和贵金属日一稀少昂贵的情况下,替代材料不断地出现(如内电极用镍替代银),用在器材上,它的表现就很难说了!在电容器的选择上,尤其是在商品化的环境下,应慎重。

纯属个人理解与实践所感,如资料和建议有什么不正确的,或有更好实践经验的,望共讨交流!

电容图片来自网络

日本双信SOSHIN电容器以极低的损耗著名与世,其SE99系列最为有名

对文化的执着,对音乐的执着,对声音的执着,即发烧友的价值观,喜欢就好。

唱者自然,听者舒服,即好。

                                                                 

纯属个人理解与实践所感,如资料和建议有什么不正确的,或有更好实践经验的,望共讨交流!

sn27 于呼和浩特

                                                                            2023.2.18.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zend
Zend 关注:0    粉丝:0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链接 私密 签到
扫一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