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钓鱼人扬竿垂纶的大好时节已然来临,在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基础上,对钓获当然也是有所追求的。本期特别策划将为您介绍几种鱼类的习性及相关知识,助您知己知鱼,百战百胜。
鳜鱼,民间有桂鱼、桂花鱼、翘嘴鳜、花鲫鱼、鳌花鱼等不同的叫法。鳜鱼,整体偏高而侧扁,背部隆起,腹部较大。整体头显得稍小且嘴伸向斜上方,口裂斜,下颚突出,有锋利的齿尖。
背鳍长而硬且发达,刺含有毒素。鱗细。侧体呈棕黄色或棕褐色,背部褐色或翠绿色,两侧有明显的黑色斑纹,背鳍、尾鳍上还嵌有漂亮的斑点或斑块,整体有点像大鲫鱼的身体形状,故有“花鲫鱼”之称。
鳜鱼是我国特有的珍惜名贵鱼种,但野生鳜鱼数量上在众多淡水鱼种中却不占优势,较为稀少。由于肉质特别细嫩,味道极其鲜美,无肌间刺,营养丰富。
所以,鳜鱼是名贵鱼种,过去常是宫廷贡品。尤其桃花盛开的时候,鳜鱼最为肥美,故有唐代诗人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诗歌名句出现。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开始捕捞和食用这名贵的淡水鱼了。
我国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人工养殖鳜鱼获得成功,导致如今市场上的鳜鱼并不罕见,尽管市场售价一直较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鳜鱼也成为逢年过节普通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野生鳜鱼成鱼多在2~5斤,个体超过10斤并不多见,最大个体可达20斤以上。人工养殖的鳜鱼生长较快,当年可长到二两左右,第二年可长到 1斤,第三年则可长到2~3斤。
鳜鱼尽管是我国特有的珍惜鱼种,但分布并不普遍,其主要分布在长江所属的江河湖库水系、黄河所属湖库水系和黑龙江所属的江河湖库水系中;其他水系数量较为稀少,笔者所在的辽河水系50年前还有少量出产,20世纪90年代辽河受到污染后几乎看不到它了。
鳜鱼生存水温0~38℃,适合生长的温度为15~32℃,最佳的生长温度是20~30℃,水温低于8℃基本停止摄食。
鳜鱼常年栖息水体的底层,是典型的底层鱼类;很少到水体的中上层来。
鳜鱼对水质要求极高,一类、二类水质生存会很好,四类以上的水质就难以生存了,污染的水体更难生存。
鳜鱼喜欢清洁干净较为透明的水体;不喜欢有污染和较为浑浊的水体。正是因为如此,限制了鳜鱼的分布。
在江河中,鳜鱼喜欢栖息于水流较为缓慢的河湾且少淤泥的水域;两条河道的交汇处的宽阔水域;以及江河水底多有石块细沙且少淤泥的水底层;也喜居于砂砾石较多的石滩、河边树的根系形成的洞穴以及坑洼处;还有大面积的水草根部附近。
在湖泊水库的静水中,多栖息在水底多有大小石块或砂砾石的底部;多水草根部的底部,有活水进出的有障碍物水域,并很长时间会沉在水底不动,窥视食物;尤其喜欢侧身平卧在水底的洼部及石块之间。
鳜鱼特别喜欢在水底有大石块的岩石边活动。春秋季节常常会游到江河湖库的近岸浅水处活动,冬季则到深水处过冬。
鳜鱼是典型的底栖性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以鱼虾为主要食物,兼吃浮游动物,不吃素食。
鳜鱼最适宜的摄食水温是20~30℃,因此春秋食量大,春暖花开之际,鳜鱼活动频繁,并常常到浅水处觅食,食欲最为旺盛,这也是钓鱼人必须抓好的钓鳜鱼时期。进入水温低的季节摄食量会减少,尤其水温低于8℃以下便停止摄食。
鳜鱼只吃动态饵,不吃静态饵。死的不动的鱼虾对它没有吸引力;必须是活的、动的小鱼虾。因此,路亚能钓获鳜鱼;手竿、抛竿使用活力旺的泥鳅就是最好的钓饵。
鳜鱼捕食不是靠追击猎物,而是隐蔽一处如大石块下、树洞里、水草根部、洼坑里、砾石旁等处,会长时间地耐心等待,由于其特有的肤色的保护作用,鱼虾很难发现它,一旦有鱼虾靠近,它便会飞快地冲上去一口将猎物吞下,再回到原处享用美食。
鳜鱼吃食时十分仔细,吞下鱼、虾以后,会吐出鱼刺和虾壳,只把肉留在腹中。这种独特的吃食特点,在其他食肉鱼类中是不多见的。
鳜鱼食欲极强,能吞食其体长二分之一的鱼虾;在食物缺乏时,同类相遇也会相互捕食。
绝大多数鱼类都具有集群习性,而鳜鱼不是,它性情比较孤僻,不群居,喜欢独来独往,还多少具有领地意识,所以,一处水域(钓点)被钓上来一条后,近处就没有鳜鱼了,就必须换钓点。
鳜鱼喜暗不喜光,这一点与鲇鱼极其相似,因此最喜欢夜间和阴雨天活动觅食,还有就是黎明和傍晚,晴朗的白天则较少活动。因此,钓鳜鱼最好选择阴雨天、夜间、黎明和傍晚出钓。
当水温升高到20℃以上时就接近鳜鱼繁殖的水温,性成熟的鳜鱼便会离开领地纷纷出洞寻找心仪的伴侣。一旦找到,便是成双成对,雄鱼会追着雌鱼,有时会看到水中掀起很大的浪花。
雌鱼排卵雄鱼射精,受精卵浮性,会随波逐流,在水温23~25℃时,约48小时内即可孵出鱼苗。刚破膜鱼苗靠吸收卵黄囊营养生长,一旦吸收完毕就开始平游,即可摄食其他小鱼苗和浮游动物。■